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咨询 > 典型案例
苏州市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
时间:2020-04-20 00:00:00  来源:

 

一、项目背景

通信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通信设施布局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协调显得尤其重要。

苏州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地区,《“智慧苏州”规划》提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从“数字苏州”到“智慧苏州”的战略转型。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需要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

2015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通知》(建规[2015]132号),要求全面开展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以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统筹各类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保障通信基础设施规范建设和安全运行。

近年来,通信设施未纳入城市规划体系,缺乏规划指引;部分地区存在无序建设、重复建设。通信基站作为敏感性设施,公众关注度不断增加,站址获取日益困难。如何合理布局通信设施,化解建设矛盾,共建和谐社会,成为《规划》面临的重要议题。

为更好地指导苏州市各类通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智慧苏州”规划目标,受苏州移动公司、苏州电信公司、苏州联通公司、苏州广电有线信息网络公司联合委托,在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下,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苏州市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便系统、规范、有序地开展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二、意义及影响

《规划》按照智慧城市的要求和三网融合的目标,统筹布局各类通信基础设施,从运营商迫切的建设需求和规划管理的困境入手,引导各运营商战略合作。《规划》突破传统的功能需求理念,综合考虑人的因素,偏重可实施性。《规划》创新编制内容,注重空间落实,突出控制引导,便捷规划管理。

《规划》合理预判发展趋势,分析核心业务需求。同时,依据上位规划,与各片区控规及相关专项规划充分协调、反馈,对各类通信设施“定功能、定位置、定规模、定政策”,探索通信设施建设管理和实施保障机制,实现企业运营、城市发展、用户需求共赢。

《规划》于2016年编制完成,专家鉴定“规划成果领先于国内同类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成果已应用于全市日常规划管理,有效指导通信设施建设。

1、纳入城市规划体系

《规划》按“保障性、先进性、景观性、经济性”兼顾的原则集约化布局通信设施。《规划》采用GIS手段,将通信设施传统的经纬度管理方式转换为基于城市规划坐标系管理模式。将通信机房、基站、通道等各类设施纳入苏州城市规划体系,并落实到各片区控规,作为地块出让建设条件,依法管理。

2、创新应用通信传播模型

依据主导功能、区划界线,将姑苏区、高新区、相城区和吴中区分别划分为若干组团,并细分控制单元;根据用地结构、人口密度和潜在话务量分析,确定符合各控制单元功能特点的传播模型和话务类型。本次规划选取了城市中计算路径损耗比较切合实际的SPM模型,综合考虑最新网络覆盖,通过链路预算,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最大半径R和单站覆盖面积S,确定各片区站址布局方案。设施布局符合通信技术快速演进的需求,建设方式注重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对规划管理及下位规划编制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3、研究站址与用地适宜性匹配

《规划》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建设理念。基站作为一种敏感性基础设施,研究其站址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与城市分类用地适宜性的匹配。适建区对应行政办公、商业服务、工业、物流仓储、公用设施、绿地广场等类别的用地;限建区对应居住、文化设施、教育科研、体育等类别的用地;禁建区对应幼儿园、中小学、医疗设施等少量类别用地。

在站址空间落实的基础上,《规划》对基站的建设方式进行约束引导,确定“优先建设楼顶基站,适量建设落地基站”的原则。落地基站选址优先顺序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防护绿地、公园绿地;楼顶基站选址优先顺序为政府机构办公、行政事业单位、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商办、工业仓储、居住,提倡优先开放政府公共资源。

《规划》编制中,系统研究基站电磁辐射等敏感性因素,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和规范要求,对现状运行站点进行实际测量和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的建设控制要求,用真实数据化解民众担忧,取得了显著效果。

4、集约化布局、景观化建设

《规划》充分挖掘存量设施。具备开放条件的机房、基站和管道资源强制开放共享,周边限制新建同类设施,优化提升存量设施。

《规划》集约化布局增量设施。充分利用交通设施及其他敏感性市政设施进行布局,优先结合公交场站、高架道路设置通信机房;开放公交场站、雨污水泵站、垃圾转运站、变电站等市政用地作为基站站址,归并敏感性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灵活利用路灯杆、户外高炮等公共设施进行布局,避免敏感区域视觉反感,有效弥补薄弱地区信号覆盖。创新落地基站建设形式,大量采用一体化机柜式基站,占地小,与周边环境协调性好;部分基站采用单落地塔,运用光纤拉远技术远端汇聚基站数据,节约用地。

《规划》提出各类通信设施的景观化建设要求。充分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建设技术和管理模式。控制、引导各类通信设施建设方式,提出美化机房、杆塔和天线;对重复建设的存量设施,结合景观提升进行整合优化,实施共建共享。划定落地基站建设的敏感区域,包括特色景区、特色滨水景观带、特色景观大道、特色(商务)街区等,提出敏感区域基站建设的约束措施。

5、创新成果表达,服务规划管理

《规划》将全市各区划分为179个控制单元,编制单元图则。所有建设信息、控制要求、影响因素、实施措施均在图则中以图表方式表达,实现通信设施建设的数字化控制和引导,满足全市智慧规划管理需求。

《规划》在控制单元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建设控制内容。通过现场踏勘、结合相关用地布局规划,对与用地相关的机房、基站进一步落实控制红线,切实保障规划成果的可实施性。

《规划》在控制单元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建设控制内容。通过现场踏勘、结合相关用地布局规划,对与用地相关的机房、基站进一步落实控制红线,切实保障规划成果的可实施性。

 

三、主要贡献

《规划》历经编制、评审、环评、公众参与、出台管理办法全过程,程序规范,流程完备,是省内首个通过环评和公众全过程参与的通信规划,可实施性强。

《规划》成果已纳入苏州规划委员会的规划管理体系。在规划指导下,全市通信机房、基站、铁塔、管道等各项通信设施建设正在有序开展。规划综合通信中心用地已反馈和落实到全市相关规划中,为今后土地出让提供建设条件;规划综合通信管道已按规划确定的路由和容量进行落实和预留;按照规划确定的基站布局和建设形式,热点地区通信基站已陆续建成投运,存量基站的共享改造及景观化提升已陆续实施。

20176月,苏州市被列入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力争2019年实现预商用,2020年实现正式商用,《规划》为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在《规划》指导下,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苏州市加快了5G建设步伐,各区结合存量通信设施、结合既有公共基础设施及各类新建项目,迅速推进铁塔、机房、室分、微站等各类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率先迈入5G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规划》指导下,苏州通信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通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通信设施布局与城市建设进一步融合。《规划》是在城市总规指导下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创新,通信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融入城市规划管理;提倡敏感性设施集约化布局、景观化建设;注重空间落实,突出控制引导。《规划》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兼备,实施效果良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苏州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优越的条件。

 

(项目组名单:黄富民、杨秀华、陈锦根、陈曦寒、张思宇、仇广钰、陈爽、周莉)

 

 

 

 

 

打印 关闭
版权所有(2004):江苏省工程咨询协会 技术支持:江苏省信息中心
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285号4楼 邮编:210003 电话:025-83581331 025-83581333 E_mail: 1264994830@qq.com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32位以上颜色浏览本站效果最佳
网站备案序号:苏ICP备05042244号